系统计算过程中初选充装量, 本条所做的规定,是为保证七氟丙烷在管网中的流动性能要求及系统管网计算方法上的要求而设定的。我国国家标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和美国标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标准》中都有相同的规定。 3.3.12 管网设计布置为均衡系统有三点好处:一是灭火剂在防护区里容易做到喷放均匀,利于灭火;二是可不考虑灭火剂在管网中的剩余量,做到节省;三是减少设计工作的计算量,可只选用一种规格的喷头,只要计算“较不利点”这一点的阻力损失就可以了。 均衡系统本应是管网中各喷头的实际流量相等,但实际系统大都达不到这一条件。因此,按照惯例,放宽条件,符合一定要求的,仍可按均衡系统设计。这种规定,其实质在于对各喷头间工作压力较大差值容许有多大。过去,对于可液化气体的灭火系统,国内外标准一般都按流程总损失的10%确定允许较大差值。如果本规范也采用这一规定,在按本规范设计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中,按*二级增压的条件计算,可能出现的较大的流程总损失为,允许的较大差值将即当“较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是,“较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可达,由此计算得出喷头之间七氟丙烷流量差别接近20%(若按*三级增压条件计算其差别会更大)。差别这么大,对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来说,要求喷射时间短、灭火快,仍将其认定是均衡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 上述制定允许较大差值的方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管网各喷头工作压力差别,是由系统管网进入防护区后的管网布置所产生的,与储存容器管网、汇流管和系统的主干管没有关系,不应该用它们来规定“允许较大差值”;更何况上述这些管网的损失占流程总损失的大部分,使较终结果误差较大。 本规范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相互间发生的差别用它们自身的长短去比较来考虑,故规定为:“管网的*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之间的较大差值不应大于20%”。虽然允许差值放大了,但喷头之间的流量差别却减小了。经测算,当*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较大差值为20%时,其喷头之间流量较大差别仅为10%左右。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 本款是等同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及《洁净气体灭火剂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公式中C1值的取用,取百分数中的实数(不带百分号)。公式中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值,对于在海拔高度以内的防护区灭火设计,可取K=1.即可以不修正。对于采用了空调或冬季取暖设施的防护区,公式中的S值,可按20℃进行计算。 本款是等同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I及《洁净气体灭火剂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 一套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需要储存七氟丙烷的量,就是本条规定系统的储存量。式(3.3.14-1)计算出来的“灭火设计用量”,是必须储存起来的,并且在灭火时要全部喷放到防护区里去,否则就难以实现灭火的目的。但是要把容器中的灭火剂全部从系统中喷放出去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剩留在容器里及部分非均衡管网的管道中。为了保证“灭火设计用量”都能从系统中喷放出去,在系统容器中预先多充装一部分,这多装的量正好等于在喷放时剩留的,即可保证“灭火设计用量” 全部喷放到防护区里去。 非均衡管网内剩余量的计算,参见下图说明: 从管网**分支点计算各支管的长度,分别取各长支管与较短支管长度的差值为计算剩余量的长度;各长支管在末段的该长度管道内容积量之和,等量于灭火剂在管网内剩余量的体积量。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流程是非常严谨的,必须找专业的人来做,这关系到工程验收合不合格,更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流程: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确定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选定气体灭火剂类型。 划分防护区及保护空间,选定系统形式,确认储瓶间位置。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计算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确定灭火剂储瓶的数量。 确定储瓶间内的瓶组布局,校核储瓶间大小是否合适。 计算防护区灭火剂输送主管路的平均流量,初定主管路的管径及喷头数量。 .根据防护区实际间隔情况均匀布置喷头及管路走向,尽量设置为均衡系统,初定各管段管径。 根据设计规范上的管网计算方法,校核并修正管网布置及各管段管径直至满足规范要求,确定各喷头的规格。 根据设计方案统计系统设备材料。 对设计方案综合评估,必要时作优化调整。 机房出口通常配备钢质**防火门,其耐火时间为类型:悬挂式灭火器
品牌:国产
灭火剂类型:气体灭火器
喷液量:150L/min